第二百零七章 先站准了队再说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]https://m.wxgba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大明建国只有五十余年,这皇太孙却已经册立了两回。洪武年间朱元璋册立朱允文是因为皇太子朱标过世,但永乐九年册封皇长孙朱瞻基为皇太孙,却是因为朱棣的偏爱以及对将来的考量。尽管不喜肥头大耳又有足疾的太子朱高炽,但朱棣对朱瞻基却像足了亲切的祖父,甚至连北征也带着他同行,那种苦心栽培和对皇太子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大相径庭。
因北京宫城仍在修建,朱棣和嫔妃自然仍住在西宫之中,朱瞻基的居处便在朱棣的暖殿之东,名曰景福宫,一应用度几乎等同于皇太子。由于天冷,朱棣下旨惜薪司每日额外供给景福宫上等红罗炭十斤,宫中暖炕火炉日日燃着,门口挂着厚厚的织金红花毯,恰是温暖如春。
正月初五傍晚,朱瞻基离了暖殿,带着几个随侍太监匆匆回到景福宫,面色很不好看。自从年前开始,祖父朱棣的风痹症便频频发作,那样铁打的汉子被病痛折腾得狠了,常常大发雷霆,纵使平日受宠如他也不免会遭了池鱼之殃。如今虽百般医治稍稍好转了些,但长此以往,那结果却不好料定。任由几个小太监上来替他脱去了披风和靴子,换上家常便服,及至到了内间暖炕上坐下,他方才长长嘘了一口气。
“前几日说南京那边的船因故耽搁,今日也应该到了。父亲可有信来么?”
“启禀皇太孙,那贡船确实是到了。不过太子殿下只是传话说,请皇太孙用心读书孝顺皇上,别的并没有信来。倒是杨士奇大人捎带了一封信给皇太孙,另外还有太子殿下命人赐给皇太孙的新书五十部,徽墨十方,端砚十方。还有狼毫和玉版纸。太子妃殿下还让人捎来了织金蟒袍两件,亲手缝制的貂皮暖耳一对和腰带一条……”
得知没有父亲的信只有杨士奇的信,朱瞻基心中不无感慨。他年不满十岁就被祖父朱棣带着北巡,第一次北征留守北京,第二次北征随同出征,和祖父的感情倒是比和父亲地感情更加深厚些。父亲素来谨慎,如今单独在南京监国,恨不得一点破绽不露。先前的梁潜竟还是他暗中设法,杜桢进言方才救下来的。当一旁的太监送上母亲所制的暖耳和腰带时,他信手拿起那朴素的腰带摩挲了一番,不禁有些想念母亲,随即便吩咐太监给自己换上。
除了皇太子太子妃命人送来了东西,朱棣除夕夜早有赏赐颁下,百官正月初一也大多送了节礼过来,公侯伯送的是珍玩和兵器。文官则是字画书籍,林林总总实在太多,他也懒得管这些,不过是吩咐太监比照以前的旧例送些赏赐过去。然而别地他不理会,有些人家那儿却不可轻慢。吃过晚饭用了热茶来到内书房,他就把黄太监招了来细问。
那黄太监心中自是早有帐,忙解释道:“英国公那儿送来的节礼比往年厚两成,小的就在回赐中酌情添了一件大红五彩罗缎?丝蟒衣。又给英国公夫人加了四匹百子图宫绸,还有山东刚刚送上来的阿胶。成国公那儿小的则是让人加了两匹鞑靼进贡的骏马,还有一把柘木弓。”
“不错,你办得倒妥帖。”
因那黄太监是用惯的人,朱瞻基不过是以防万一随口一问,这时候自然是满意。扯过一张宣纸提笔正要写字,他忽地想起了今天在皇帝那儿的所见所闻,顿时没了挥毫赋诗地心情。
锦衣卫指挥使袁方今日面圣时。说汉王朱高煦大年初一派人往张越那里送了一车礼物,张越年初三回访想要退回,可最终竟是无果。一个被贬的藩王竟然直到如今还是这样明目张胆,祖父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,实在是荒谬!他见过强索财物,却还没见过强送礼!
当下他就搁下笔问道:“张越可有节礼送来?”见黄太监直发愣,他便不耐烦地又加了一句,“就是英国公的那个堂侄。我曾经吩咐你去送过文房四宝贺他高中的!”
那黄太监这才恍然大悟。记起了上次自己去张府的那一趟。可绞尽脑汁想了想,他却仍是没法确定张越是否也送了礼。要知道。单单是北京城那文武百官送来地礼物就已经记不过来了,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未必有资格送礼的外官?看见朱瞻基脸色不悦,他慌忙躬身请罪,随即一溜烟奔了出去,点上两个心腹小太监便去翻检这几天的礼单子。等找到了东西,他仍不敢放松,又去库房里头查找了好一会儿,总算是寻到了那个不起眼地罩漆方盒。
发觉已经是过了大半个时辰,那黄太监心中叫苦,忙亲自捧着那方盒和礼单进了内书房。屏退了几个垂手侍立的小太监,他方才将那罩漆盒子轻轻放在了案桌上,因陪笑道:“皇太孙恕罪,不是下头的人不懂事,就是小的也忘了这一遭,刚刚去看时才发现是英国公昨日又送过一回东西。大概是以那位小张大人的官阶不好给皇太孙送礼,这才托英国公转送。”
朱瞻基本来是随口一问,发现黄太监不知道方才有些恼火,此时看到那个半旧不新的罩漆盒子,他倒是气消了,隐隐约约倒有几分期待——张越的性子很合他的口味,但这只是其次,其人灵机一动下地某些举动才更加有趣。
第二百零七章 先站准了队再说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